鲍威

职称:长聘副教授 

办公室:305

电话:010-62763444

个人简历:
日本九州大学学士、东京大学硕士、哲学博士(教育学),北京大学博士后。曾任日本国立大学财务经营中心客座研究员、日本北海道大学高等教育功能开发中心评估专家、美国宾州州立大学高教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等。曾作为中组部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担任石河子师范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院校影响力与学生发展、教育财政、民办高等教育、教育机会公平等。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发表中文、日文、英文学术期刊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与社会需求的对应》(日文版)、《高等教育系统分化中的民办高等教育》、《未完成的转型:高等教育影响力与学生发展》,参与主编《高等教育规模扩大过程中的财政体系:中日比较的视角》。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所授课程:《高等教育的多学科视角与实证分析》、《学生发展与高等教育影响力》、《高校管理实务》(与阎凤桥教授合开)。


教育情况:
2002.4-2005.7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比较教育社会学专业博士课程,获博士学位
2000.4-2002.3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比较教育社会学专业硕士课程,获硕士学位
1996.4-2000.3 日本九州大学教育学院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研究领域:
高等教育影响力与学生发展
高等教育财政
民办高等教育


发表成果:
(1)学术专著
-《中国の民営高等教育機関―社会的ニーズとの対応》東京:東信堂 2006年12月
-《高等教育规模扩大过程中的财政体系:中日比较的视角》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年6月 担任副主编
—《高等教育系统分化中的民办高等教育》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2)学术论文
中文期刊论文
—鲍威“关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路径和发展机制的实证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12B ,pp55-59.
—鲍威“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生成机制和区域发展模式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第4期,PP.149-159.
—鲍威“民办高等教育与大学毕业生就业新市场的形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pp.52-62
—鲍威“当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培训体系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03).
—鲍威“继续教育对改变弱势群体边缘化地位的效用:北京大学平民学校的探索”,《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第3期.
—鲍威“法人化改革后日本国立大学财政管理体系的重构:从“行政隶属型”向“契约型”的转化”,《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第9期.
—鲍威“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资金筹措机制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7/8期 (独立完成/北大核心期刊)63-68.
—鲍威“学生眼中的高等院校教学质量:高校学生教学评估的分析”《现代大学教育》2007年第4期:16-22.
—鲍威“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与教育成果及其关联性的实证研究”《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第3期,pp.71-82.
―鲍威“在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中寻求自身定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探索” 《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
—鲍威“扩招后中国高校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分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78-87
—丁小浩、岳昌君、鲍威“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价值观培训:北大平民学校的培训”《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21期,pp.37-40.
—鲍威、张倩“扩招后我国研究生入学选择的实证研究”《复旦教育论坛》2009(5),pp5-11.
—鲍威、刘艳辉“公平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间差异”《教育发展研究》2009(23),pp.37-43.
—鲍威“未完成的转型:普及化阶段首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生发展”,《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1),pp.27-44.
—鲍威“大学的门槛:升学选择背后的约束因素与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10(17),pp.24-30.
—鲍威、吴宇川“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推进及其成效的实证分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第7期,pp.4-10.
—鲍威、杨钋、朱红、管蕾,“强化教学切适性,提升学生满意度—首都高校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第1期,53-55.
—鲍威 “扩招后中国高等院校的贷款融资行为与财务运作特征”,《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第1期(总第33期),pp.33-52.
—鲍威,中国民办高校财务运作与办学行为的实证研究,《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第3期,PP.70-76.
—鲍威、刘艳辉 .中国高等院校资源配置差异影响因素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11,(19):1-7.
—鲍威、王嘉颖 “象牙塔里的压力:中国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学术产出的实证分析、《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第1期,PP.124-138.
—鲍威、李炳龙“谁失业、谁就业、谁升学: 2003-2009年中国高校学生毕业后发展路径选择的观察,《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
—周华丽、鲍威、李汉邦.开展大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中国高等教育,2012(1):53-55.
—许小雯、王智慧、谢天龙、卢晓东、鲍 威.元培模式教育满意度的实证分析.中 国大学教学,2012(5):77-81.
—鲍威.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理论解释与扩张机制.教育学术研究,2012(8):3-11.
—鲍威.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成效分析:基于公平与效率的视角,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第19期:1-7.
—周华丽 ,鲍威.大学生社会化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现代教育管理,2013,(12):87-91。
—鲍威.第一代农村大学生的升学选择,教育学术月刊,2013(1):3-11。
—周华丽 ,鲍威.大学生校园人际互动投入的实证研究,高教探索,2014,(4):5-9。
—鲍威.高校教师教学方法的范式转换及其影响因素,教育学术月刊,2014,(3):74-84。(《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14年第6期全文转载)
—鲍威.高校学生院校满意度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14,(03):22-29+55。
—朱红,陈晓宇,鲍威,熊煜.学生视角下的高等理科人才培养:问题与挑战,中国大学教学,2015,(06):76-96。
—中泽涉,鲍威,冯倩倩.日本的影子教育:聚焦高中阶段的课外补习支出,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3(3):17-28。(日译中)
—鲍威.大学教学课程的范式转换及其驱动机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2):97-105。
—鲍威.大学生学业成就增值效应研究,江苏高教,2015,(1):65-69。
—鲍威,陈亚晓.经济资助方式对农村第一代大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3(2):80-96。(《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15年第9期全文转载)
—鲍威,杜嫱.多元化课外参与对高校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教育学术月刊,2016,2:98-106。
—鲍威,刘薇.高校毕业生可就业能力形成机制的实证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16(1): 48-55.(《教育科学文摘》2016年第2期转载,35-36页)
—鲍威,陈杰,万蜓婷.我国“985工程的运行机制与投入成效分析:基于国际比较与实证研究的视角,复旦教育论坛,2016,(3):12-19. (《教育科学文摘》2016年第4期转载,20--22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16年第11期全文转载)
—鲍威,黄月,刘乃嘉.中美高等理科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中国大学教学,2016,5:47-54。
—鲍威、吴红斌.象牙塔里的薪资定价:中国高校教师薪资影响机制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6,(2):113-13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16年第9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管理科学》2016年第9期全文转载)
—李璐、鲍威.学业辅导对大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及补充性效应检验,教育学术月刊,2016,(8)
—鲍威、李珊. 高中学习经历对大学生学术融入的影响:聚焦高中与大学的教育衔接
—鲍威、吴红斌.什么拉大了高校间老师薪资差距,记者观察,2016(9):55-58.
—聂晶、鲍威、陈苏雅.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团体干预疗效研究,教育学术月刊,2017(2):67-75.
—罗杰·盖格 (鲍威、麻嘉玲译).新美国大学的前景:对于研究型大学的启示,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7(1).(英译中)
—鲍威,杜嫱,麻嘉玲. 是否以学术为业: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职业取向及其影响因素[J]. 高等教育研究,2017,(04):61-70.(《新华文摘》网刊2017年第20期全文转载)
—鲍威、哈巍、闵维方、吴红斌、万蜓婷、邓尚律.“985工程”对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的驱动效应评估[J]. 教育研究,2017,(09):61-69.(《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18年第2期全文转载)
—鲍威、杜嫱.冲突·独立·互补: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行为与科研表现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7,(04);107-125.(《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18年第8期全文转载)
—帕特里克·特伦兹尼(鲍威、黄月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什么在影响美国大学生的学习?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8,(01).
—鲍威、迟春霞、麻嘉玲.增能理论视角下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效用-北京大学平民学校的探索,教育学术月刊,2018(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2018年第6期全文转载)
—鲍威、王赫男.民办高校财政资助的制度设计及其成效评估-基于倾向值匹配估计的经验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18(07)。(收入《中国民办教育研究》2019一书)
—鲍威、金红昊、曾庆泉.学业辅导对高校学困生的干预效应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19(1):29-39.(《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19年第6期全文转载)
—鲍威、金红昊、肖阳.阶层壁垒与信息鸿沟—新高考改革背景之下的信息支持,中国高教研究,2019(5):40-49.
—鲍威.跨越学术与实践的鸿沟:中国本科教育高影响力实践的探索,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J],2019(3):105-129.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20年第1期全文转载)、教育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文摘(周报)》2020年2月5日总第1668期转载,《光明日报》2019-11-12专稿刊发.
—鲍威、姚锦祥、闵维方.法人化改革后日本国立大学教师人事制度的变革:从稳定保障型向流动竞争型的过渡[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0(2):92-103.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20年第9期全文转载)
—鲍威、金红昊、杨天宇.新高考改革对学生高中学习经历的形塑[J]中国高教研究,2020(5):83-89.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20年第9期全文转载)
—赵今巾、鲍威.女性学术职业发展研究范式的重构—基于多维视角的高校女性教师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20(05):67-76.
—鲍威、金红昊、田明周.高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与科研产出的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20(5)
—鲍威、金红昊.新高考改革对大学新生学业适应的影响:抑制还是增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06).
—鲍威.疫情中走下神坛的线上教学[J].高等理科教育,2020(03):7-9.
—鲍威、张心悦、吴嘉琦.博士生延期毕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江苏高教研究,2020(07):31-38.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20年第12期全文转载)
—鲍威,陈得春,岳昌君.青年就业扶持政策的国际比较——对后疫情时代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23):66-76.
—鲍威、戴长亮、金红昊、杨天宇.中国高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现状、问题与挑战[J]中国高教研究,2020(12).
—鲍威、陈得春、王婧.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学习范式与教学成效的研究-基于线上线下高校学生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 中国电化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21(06).
—鲍威、田明周、陈得春.新形势下海外高端人才回国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 高等教育研究,2021(02):24-34.
—鲍威、吴嘉琦、何峰.如何适度布局博士生规模:基于导师指导规模与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联性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21(04):75-81.
—金红昊、鲍威.新高考科目选考制的实施成效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21(04):78-85.
—谢晓亮,鲍威,金红昊,庹琳,柴晓媛.基于高校教师四年体检面板数据探讨代谢性疾病对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7):3424-3431.
—鲍威、谢晓亮、王维民.玻璃大厦:高校教师职业负荷对健康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20(3):21-39.
—鲍威,姚锦祥,闵维方.法人化改革后日本国立大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的变革:从稳定保障型向流动竞争型的过渡[J].日本学刊,2021(S1):187-188.
—金红昊,李咏梅,鲍威.何以失效:新高考改革对理工科新生大学学业表现的影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No.192(01):80-85.
—鲍威,何元皓,焦文宇.调适与脱轨: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生涯发展路径的冲击效应[J].高等教育研究,2022,43(08):84-97.


日文期刊论文
—鲍威“短期職業技術学院の台頭―その政策的理念と現実”,『IDE:現代の高等教育』 2005年6月号 76-81頁。
—鲍威“民営高等教育と独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叢書”81『1990年代以降の中国高等教育の改革と課題』(黄福濤編著),広島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開発センター,2005年,35-44頁。
—鲍威“高等教育拡大のなかの民営大学の特質と課題“『中国における高等教育改革の動向』(金子元久編著)、東京大学大学総合教育研究センター、2006年、92-107頁。
—鲍威“大拡張期における中国大学の財務特性と金融融資に関する実証分析”『大学財務経営研究』、国立大学財務?経営センター、2009年、113-136頁。
—鲍威“中国も大卒就職難” ,『IDE:現代の高等教育』 2010年1月号 66-71頁。
—鲍威“中国の高等教育―量的拡大から質的改革へ”、『IDE:現代の高等教育』 2010年2-3月号、30-34頁。
—鲍威“岐路に立つ中国の民営高等教育”、 『IDE:現代の高等教育』 2010年7号 71-78頁。
—鲍威 “教育機会の格差は縮小したのか”、 『IDE:現代の高等教育』 2010年12号 65-70頁。
—鮑威.“中国における高等教育制度と大学の設置形態”、『大学の設置形態に関する調査研究』、国立大学財務?経営センター研究報告第13号、平成22年9月、41-72頁。
—鮑威. “混迷のなかでの大学院改革”、 『IDE:現代の高等教育』 2011年8-9月号 69-75頁。

英文期刊论文
—Bao,Wei.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Change and Response” In: RIIHE Research Series3: Frontier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 East Asia, Tokyo: Research Institute for Independent Higher Education., 2008:63-94
—Bao,Wei.“Formational Mechanism and Regional Growth Patterns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Vol.42, no.6, November-December 2009:74-90.
—Bao,Wei.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the Allocation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quity[J]. Chinese Education & Society. Volume 45, Number 1 / January-February 2012
—Ching-Ling Wu, Wei Bao. The effects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engagement on the attainment of student leadership roles in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Volume 33, issue 2 (March, 2013), p. 149-155.

(3)收录在学术书籍中的论文
—“高等教育拡大のなかの民営大学の特質と課題”『中国における高等教育改革の動向』(金子元久編著)、東京大学大学総合教育研究センター、2006年。
—“法人化改革后日本国立大学财政管理体系的重构—从“行政隶属型”向“契约型”的转化“,收录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大过程中的财政体系:中日比较的视角》(王蓉主编、鲍威副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63-85页。
—“扩招后中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机制:现状与问题” 收录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大过程中的财政体系:中日比较的视角》(王蓉主编、鲍威副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86-108页。
—“大众化时代的高校经费筹措” 收录于《教育投入、资源配置与人力资本收益——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66-78页
—Xianghao,DING, ChangjunYUE, Wei,BAO(2010), “Effectiveness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For Lifelong Learning:A Case of Beida Ping-min School of Peking University” Weifang Min、Lars Qvortrup 主编,Frameworks for Supporting Lifelong Learning,同心出版社。
_文东茅、阎凤桥、郭建如、鲍威,“办学体制改革”,载顾明远和石中英主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翻译论文和书稿章节
—金子元久“营利性大学:背景.现状.可能性”《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第2期(中文核心期刊)、(日译中)
—天野郁夫“日本国立大学的法人化—现状与课题”《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第2期(中文核心期刊)、(日译中)
—矢野真和“第四章 高等教育的升学需求与政策”《高等教育的经济分析与政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日译中)
—金子元久 “转型期中的日本私立大学:特征、危机与未来发展方向”《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第2期(核心期刊),(英译中)。
—西井泰彦 “日本私立高等教育财政补助制度与私立高校财政”,《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5期(核心期刊),日译中。
—金子元久 《大学教育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承担其中前言、第二章、第三章的翻译,(日译中)
—罗杰.L.盖格; 唐纳德.E.海勒 “私有化与美国高等教育财政的新趋势”,《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第1期,(英译中校对)。
—金子元久 “世纪的转换与高等教育财政”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第1期,(日译中校对)。
—吉本圭一 “大学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适切性——基于日欧毕业生调查的实证分析”《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第1期,PP.72-90。(日译中)
—大卫.波斯特、艾米.斯坦巴克、韩怡梅、亚伦.比呢瓦特、克丽丝.约克著,学术评等的光与影,《复旦教育论坛》,2012年第5期, 翻译(黄韵庭、鲍威译)

科研项目:
(1)主持项目
—“大众化阶段中国高等教育财政体系的重构”,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的委托课题,2007-2008年。
—“政府公共财政资助制度与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可行性研究”,全国博士后研究基金资助课题,2006-2007年。
—“扩招后我国高校学生学习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08JC880002),2008-2011年。
—“扩招后高校贷款的成因及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留学归国人员项目,2008年。
—“扩招后高校教育质量与学生学业成就间关联性的实证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2008-2011年。
—“北京市高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全程性、发展性视角”,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1JYB002),2011-2013年。
—“Student Engagement and College Impacts: Comparisons across Japan, China and the US”日本住友财团(118063),2012-2013年。
—“农村第一代大学生校园参与和学业成就的影响机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013年-2016年。
—“中央高校新体制单位运行及管理机制研究”,教育部财务司委托课题,2013-2014年。
—“高等院校经费配置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研究”(项目批准号71774007),2018-2022。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教师发展理论研究”,执行负责(课题负责人:林建华),育部高教司委托课题,2019-2022。
—“新时代中日两国高等教育合作规划”,教育部国际司委托课题,2020。
—“国家奖学金资助成效研究”,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委托课题,2020-2022。

(2)部分参与项目
—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调查委托课题,“大学生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状况的评价”,负责人为卢晓东,2006年。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进城务工人员培训与继续教育的供给模式研究”(2006JDXM010),丁小浩、岳昌君、鲍威,2007.1-2009.10。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制度理论与中国大学制度变迁研究,负责人为马万华、阎凤桥,2006-2008年。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财政改革对教育资源分布和教育机会影响的研究”(2007JJD880223),负责人为闵维方、李文利,2008.1-2010.12。
—教育部财务司委托课题,“高校学生医疗保障现状与改革方案”,丁小浩、岳昌君、鲍威,2007.1-2007.12。
—教育部财务司委托课题,“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负责人为袁连生、阎凤桥,2008年。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重大攻关课题,“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子课题“建设高
等教育强国的背景与条件”的研究,负责人为陈学飞,2009.1-2010.
—北京市教委课题,“首都高等教育学科群建设”,负责人为闵维方、文东茅,2006-2009年
—中国高教学会、新世纪教学研究所重点规划课题,“影响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质量要素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负责人为耿学超、文东茅,执行负责:鲍威,2009-2010年。
—教育部财务司委托课题,“中国教育财政决策支持系统”,负责人为闵维方、丁小浩、李文利,2009.1-2009.12。
—参与《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体制组和民办教育专题组研究,2010年。
—参与教育部发展基金会《中国高校基金会调研》课题,撰写《中国高校基金会调研报告(第三部分:浙江、上海高校调查报告),负责人:陈晓宇,2010.
—参与日本文部省先導的大学改革推進委託研究《大学設置形態に関する調査研究》,承担其中《中国高等教育制度与设置形态研究》课题,2011。
—参与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办委托课题《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制度和文化建设》,负责人:李文利,2011年。
—参与2010-20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高等教育经费需求与供求的实证研究》(课题编号:2009JJD880001)。
—参与国际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高校毕业生就业与问题研究》(课题编号:09&ZD058),负责人:闵维方,2011-2013年。
—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高校毕业生中的未就业群体研究——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视角》,子课题(未就业群体追踪研究)负责人,2012-2014年。

获奖情况:

1996.4-2000.3 获日本文部省学习奖励奖学金
2001.4-2002.3 获亚洲文化教育交流协会奖学金
2002.4-2005.3 获日本文部省国费奖学金
2006.4-2007.3 博士论文获日本学术振兴委员会(JSPS)2006年度科学研究费资助金(研究成果公开促进费)。
2007.1-2008.1 获2006年创价大学中日友好学术研究资助计划。
2006年 获2006年第四十批全国博士后研究基金资助
2008年 “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联校论文奖”资助
2008年 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优秀奖
2009年 北京大学正大奖教金优秀奖
2010年 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1年 中国高教学会课题《影响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质量要素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负责人:耿学超、文东茅、鲍威)获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9-2011)优秀课题一等奖。
2012年 入选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7年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九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7年 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17年 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8年 北京大学杨芙清-王阳元院士教师奖优秀奖
2020年 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奖
2020年 第四届“教育实证研究优秀学术论文奖”
2020年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科学术成果评价中心评选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基于2016-2018年复印报刊学术转载数据与同行专家综合评价)
2020年 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2021年 民进全国社会服务暨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
2021年 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学术交流经历:
2008.5-2008.8 日本国立大学财务经营中心客座访问研究员
2009.2 日本北海道大学高等教育开发中心评估海外专家
2010.2-2010.4 台湾暨南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学系 客座副教授
2012.2—2013.1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访问学者

社会服务:
《教学研究》第十届编委会委员
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未来教育研究中心 学术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 研究员


给学生的话:
以实证求真、以实践求善

 

 

返回